全国服务热线:021-59220903
18916220445
13901819921
黑色网格防静电胶带首页: 首页 > 产品展示 > 黑色网格防静电胶带

都知道V1V2你听说过V3吗?堪比古斯塔夫的大炮结局却令人感慨

时间: 2024-02-15 15:33:08 |   作者: 黑色网格防静电胶带

  火炮的技术发展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战争反过来又催进了火炮技术的进步。大战期间,不同系统的火炮、弹药、炮火观瞄和引导器材开始大量生产。

  1914年到1918年的战争岁月中,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平均提高了25%,加农炮则提高了30%。

  战争爆发之初,普通榴弹炮的射程能达到16至18公里,而战争末期德军的“巴黎大炮”却已能从120公里以外的地方炮击法国首都。

  同时残酷的阵地战也表明,在现代的战争中,战线必须分散开来才可以获得军事价值。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条件苛刻的《凡尔赛条约》的签署严格地限制了魏玛共和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战争愈是临近失败,德国方面对于能够最终靠投入作战而扭转命运的强大奇迹武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

  当战争再次临近德国本土,以希特勒为首的帝国领导层对于新式大型高效武器的需求欲望也在日益增大,这便开始了所谓的“报复兵器”的伟大时刻,同时这些武器也被纳粹宣传为总体战的“奇迹兵器”。

  由国防军各部、党卫军以及德国工业部门分头策划的“奇迹兵器”计划,到战争结束时研发出了V-1导弹和V-2导弹。

  和大名鼎鼎的基于火箭技术的V-1、V-2相比,本文介绍的V-3的火炮就不那么有名了

  1943年,盟军对纳粹欧洲的空袭活动逐渐增多增强。德国领导层狂热地寻找种解决途径,让远离战火的英国人重新体会遭受恐怖打击的滋味。

  在这种情况下,V-3便更加获得了德国高层的注意,尤其是希特勒本人的特别关心。

  德军计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5个炮兵连各装备5门这种可以炮击伦敦的大炮。

  由于制造费用相比来说较低,而且点火方式同样格外的简单,火炮阵地的运行成本也不高等特点,这种火炮的生产、调动和操控都极易掌握,受敌人干扰的可能性相当低,因此人们惊讶地称它为“简单兵器”。

  阿尔伯特.施佩尔在1944年1月25日到28日的备忘录中有这样的文字:“元首对1944年1月18日和19日进行的炮击试验报告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他下令加快该武器的生产和试验工作,并要求在短期内将目前每月2500发的弹药产量提高到早已经制定好的每月10000 发的水平。”

  1944年3月21日到25日,沃林岛的“高压泵”进行了规模更大的第二轮射击测试。

  此次试验最终带来的只是梦想的破灭,炮弹在初速超过1100米/秒时失去了稳定性,而炮管结构上也显现出了问题--炮管出现开裂泄漏现象,导致膛压下降。

  在1944年4月26日至28日进行的测试中再次发作,在进行了25次炮击后,两组转接件发生了爆炸。

  然而无论是勒希林还是施佩尔,甚至是希特勒本人都不想放弃这一能够打击英国本土的超级武器。

  1944年5月和7月的试验射击中,炮弹分别达到了88公里和93公里的最大射程,可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整个研究项目都没取得实质性进展。

  就在V-3火炮的研制陷入困境之际,克虏伯公司的技术组也加人其中,竭尽全力用各种炮弹进行实验,这样射程就能够达到直接轰击伦敦的150公里。

  到1945年初,第三帝国的战局已经没办法挽救,V-3火炮的所有项目都在2月被陆军武器局废止。

  因此,这种被寄予厚望的报复兵器其实根本不能算是研制成功,即使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有试验型号参加了实战测试,但对战局的影响可完全忽略不计。

  前两种导弹都大规模投人实战,对盟军造成一定物质损失的同时牵制了其大量战争资源,并形成心理上的巨大威慑。

  而该型火炮在没有完全研制成功的情况下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不仅让之前的所有投人打了水漂,更可悲的是盟军竟然长期没意识到这种武器的存在。

  唯一让V-3火炮研究者欣慰的是,在战争末期有4门V-3装备了部队,其中2门参加了唯一的一次实战行动。

  一方面,V-3是德国工程人员技术和工艺的结晶,它的设计射程超过“巴黎大炮”,德国的盟友日本人更是称其为“充满奇幻色彩的斜面远程炮”。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失败的武器,研制过程中很多问题层出不穷,直到战争末期也未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整个项目最终被叫停。

  V-3火炮的研制耗费了第三帝国大量的资源,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它的结局也可以被认为早就命中注定,因为它的出现源自于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澜和当权者的个人喜好,其得不偿失的教训可完全作为前车之鉴以警醒后人。

  身为第三号报复兵器的V-3火炮没有像它的同胞V-1和V-2导弹样如同一道惊雷般划过欧罗巴的天空,这是它自身的先天属性所限制的。

  作为传统火炮家族的一员,即使有一定的技术突破或更新,其代表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与象征着空天领域发展趋势的火箭导弹技术依旧不可放到同一层面上,后者才是引领新时代战争模式的决定性角色和统治性力量。

  生不逢时的V-3经过苦苦挣扎过后依旧无法抗争过命运的枷锁,最终无奈地凋谢。 (完)

上一篇:新大英帝星诞生 瓦尔迪凯恩老去后 他能成为英格兰榜首中锋吗?

下一篇:抗静电封缄自粘胶带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