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1-59220903
18916220445
13901819921
黄底网格防静电胶带首页: 首页 > 产品展示 > 黄底网格防静电胶带

女性维权“小作文”:信还是不信?

时间: 2023-10-13 08:11:37 |   作者: 黄底网格防静电胶带

  8月14日,知名女主持人梁田发布视频,自曝在地铁被陌生男子骚扰。梁田表示近日和闺蜜出门时,在地铁上被一位陌生的“猥琐男”尾随了将近一个小时。她提醒女性朋友要注意个人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梁田自曝遭性骚扰”登顶热搜,并引起广泛热议。令人诧异的是,评论区很大一部分声音反而是在指责梁田。诸如“性骚扰为啥不报警?”“没凭没据的小作文一律当作是挑拨对立、恰流量的坏货。”不少网友晒出他们举报梁田这一短视频的图片,理由是该短视频“虚假摆拍演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15日晚,《青春有你2》选手杜紫怡发微博称说唱歌手Tangoz性骚扰。杜紫怡表示,在酒吧碰到Tangoz,他酒后言语不堪,也没有道歉。相关词条在微博上“爆”了。随后,Tangoz发微博否认性骚扰,说自己不存在和杜紫怡邻桌,正在调监控并报警。

  很多人支持杜紫怡维权,因为Tangoz早前微博确实有过“厌女”言论。但质疑的声音也很快出现,“不看小作文,请上证据”“蹲一个后续,小作文看腻了”……

  经由连续两起风波,不难窥见舆论对“小作文”态度与情绪的变化:慢慢的变多人,不愿意相信女性的维权“小作文”了。

  “小作文”成为舆论中的一个热词,最早指的是社会化媒体上一些逻辑条理清晰的指控,由于受害人常常只有少数的文字能力将事情说清楚,条理清晰指控的背后,常常有文字工作者捉刀,有一些时候就不免夸大甚至失实。

  在对“完美受害人”的苛刻要求下,“不够诚实”常常成为舆论彻底否认指控的理由。如今很多人使用“小作文”这个词汇时,已经带有一种贬义的情感色彩,试图去影射维权文字带有放大、虚构等特点。又由于传统男权结构下,其他的社会支持途径很少,女性在性别压迫如歧视、骚扰、家暴等问题的控诉占了社会化媒体控诉的一大部分,“小作文”这个词也随之带上了“虚假女性维权”的含义。

  因此,有必要事先强调,本文出于行文叙事上的方便使用“小作文”这一词汇,指称“女性在社会化媒体上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详细叙述经历、罗列证据、表明诉求,犹如一篇‘作文’那样主题鲜明、逻辑清晰、感染力强烈”,但秉持中立立场,也要夺回这个被污名化的词汇的正当用法。

  近些年来,因为女性“小作文”而引爆舆论的事件不在少数。“小作文”确实促进了很多维权行为,帮助女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小作文”存在的虚构、夸大事实、主观臆断等问题,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并直接引发一部分本身对女性存有偏见的人士对“小作文”维权的下意识反对——不允许女性维权,反而挞伐当事女性,反过来指控她们利用弱势身份,编造事实,操纵民意。

  这成为很多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以前的“小作文”确实有过反转,那么,当新的“小作文”出现,到底该不该信?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

  很多人对“小作文”戴着有色眼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作文”的“反转”时有发生。

  很多新闻事件的“事实”,是一个逐渐接近、逐渐清晰的过程,在这种动态变化中,有时确实会存在一些瑕疵,造成个别细节的“反转”。

  “小作文”令人诟病的反转,一部分实际上属于此类,但另一部分并不属于此类,它直接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或者从“假”到“真”的过程。起初,网友相信了“小作文”,与维权者站在一起,义愤填膺地讨伐加害人;真相揭晓时却并非维权者所说的那样,公众的情绪由此前的同情走向愤懑,感到被欺骗了。

  反转的“小作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沉重的。首当其冲,“小作文”所指涉的“加害人”往往在发出之后立即“社会性死亡”,遭受各种网络暴力,身败名裂,工作与生活都遭到破坏。一篇反转“小作文”就可以毁掉一个人的未来,加剧了男女群体之间的提防、撕裂与对立。

  反转的“小作文”,同样极度影响了其他普通女性的利益,因为它也在破坏信任,加剧其他女性的维权难度。

  按照常理来说,维权应该是基于事实与法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很多“小作文”选择网络维权,正在于事实上或许还不够完善——需要借助舆论力量的参与来完善,从而更好地接受法律的保护。公众正是基于“信任”、基于对同类(女性,或者弱者)的共情,选择支持女性发声。

  反转的“小作文”挥霍、糟蹋了这样的信任。假若反转的“小作文”多了,公众对女性维权的信任度会降低,并催生出一种“犬儒主义”的心态——看到“小作文”后,同情倦怠、冷漠以待、坐等反转,甚至冷嘲热讽。哪怕“小作文”所言属实,只要那种反转的疑惧存在,人们的参与性和行动力都会有所削弱,其他女性的维权成本亦随之增加。

  既然“小作文”有反转的可能,就要否定“小作文”存在的必要性吗?并不如此。

  有一些人仍然支持“小作文”作为维权手段,但对“小作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会抛出那一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仿佛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在手,就要失去维权的资格了。

  可倘若真有百分之百的证据,他们依然会质疑:为啥不直接报警?假如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他们更要追问:只有少数的证据,你维什么权?

  这样的维权“洁癖”,本质上是忽略了女性的维权困境,忽略了女性之所以选择“小作文”维权的苦衷。

  普遍性的维权难,是很多人的共同经验。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消费维权,都要费时费力;如果维权对象涉及公权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流程更是颇费周折。制度性的救济途径总体上不够友好。

  而女性在性骚扰、性侵犯、家暴等议题上的维权更困难。这些伤害行为往往来自于亲密的人或熟识的人,比如伴侣、师长、同事、朋友,伤害行为也往往发生在家庭内部或办公室,有着非常强的隐蔽性,受害者很难做好事前防备,取证十分艰难,哪怕向有关部门求助,“和稀泥”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再加上因为与加害人熟识,受害女性有时会囿于现实压力(比如担心因自己反抗了而遭到打击报复)和传统压力(认为被伤害是女性的污点),在伤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选择沉默或逃避,直到发现这一阴影根本就挥之不去时才选择维权,却缺乏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无疑进一步加剧女性取证与取信于人的难度。

  概言之,受伤害的女性没有选择制度性的救济渠道,或者未能在伤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本质上是女性的支持系统过弱,她们缺乏与加害人(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结构)进行抗争的资源。

  维权,维护权利,这需要权力的支持。权力不单单是指涉公权力,它也可以是调动公共资源的能力,为弱势者加持,从而与强势的加害者抗衡。

  为了获得抗争的权力,很多女性选择“媒介式抗争”,借助媒介引爆话题、议程设置、公开讨论等特点,让事件成为全民聚焦的公共事件,掌握权力的加害者失去了主导话语权的优势、也失去了暗箱操作的空间,受害人获得了抗争的巨大资源,拥有了与加害人一样、甚至更大的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时代,女性会优先选择在微博上写“小作文”维权。在诸多社会化媒体中,微博具有核裂变式传播的能量,能迅速构筑一个相对公开、透明、平等的话语空间,大众的参与、监督,形成了庞大的舆论压力,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抑制强势的加害者权力的扩张,同时,受害人能够将掌握的注意力资源,有效转换为反抗的权力与能力。

  “小作文”维权,既是借助媒介的权力进行抗争,也具有召唤同类、收集证据、巩固反抗地位等功能。当一个受害者勇敢站出来发声,就会有更多的受害者站出来,受害者的联结可以有效提升讲述的可信度、丰富证据的完整度,群体的力量将更有力地震慑加害者,并让全社会聚焦这些长期存在却没有受到足够关注的议题。

  总之,“小作文”固然存在种种不足,但它是“无权者的权力”,是“弱者的武器”,是一个重要的维权手段。

  很多人反对“小作文”,或许从来都不是因为“小作文”的反转,而是他们从来就惧怕弱势者经由媒介的力量与强势者发生对抗。“小作文”的反转,只是终于让他们找到了把柄而已。

  另一种常见的反对“小作文”的声音是,“小作文”是非机制性的维权方式,它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它是“大闹大解决”的变形,我们该鼓励的是,诉诸于法律的维权方式。

  确实,制度性的维权是最终归途,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望。只不过,这是理想化的图景,是我们当前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抵达的远方。诚如前文所言,当前普通人的维权方式仍不够友好,制度性的维权路径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们应该一边努力地向最终的远景迈进,一边允许这种非制度性的维权方式的存在。“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微博上写“小作文”维权未被法律禁止,那么它就可以存在,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下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尚且是不完美的,加害人更是不完美的,又何必去苛求受害人完美,苛求她的维权方式完美呢?

  当务之急不是因“小作文”存在的反转、“小作文”维权不够完美,而去否定“小作文”的意义,而是去思忖、解决“小作文”的反转问题。

  我们该如何尽可能避免“小作文”反转所产生的冲击力?无论“小作文”是否属实,假如都有一个权威客观的第三方尽快给出结论,哪怕“小作文”是假的,但只要反转来得够快,快到公众的情绪还来不及被挑起,那么,“小作文”反转的副作用也会被稀释。

  如今一些独立的机构或比较权威的媒体相继推出“新闻核查”的功能,对一些公众关注度很高、却有些匪夷所思的新闻进行核查,辨别真伪。同样地,对于“小作文”也应该及时地核查,避免在公众情绪被挑起、舆论被戏弄后,才发现真相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媒体在这方面能承担更多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小作文”反转事件,媒体起到的不是澄清谬论的作用,反而在无形中推波助澜。很多媒体只是第一时间抢热点、抢流量转发,而非采访调查。

  当“小作文”事实不清时,媒体机构有义务将它作为一个严肃的新闻事件对待,第一时间去采访当事人的意见,争取让旁观者看到更多事实;如果有一方或双方拒绝采访,在报道时也有必要做出提示和引导:这仅是一方之辞,真相还需追索。

  微博作为“小作文”的主要阵地,屡次因为“小作文”引发是非,平台理应从多次风波中逐步的提升对舆情风险的感知、预测和应对能力,通过必要的技术方法加以平衡,避免网友的情绪从一开始就陷入极端。比如可以在这类维权的博文中做出类似提示:“该博文仅为当事一方观点”,如果另一方做出回应(可以是本人微博回应,也可以是权威媒体采访回应),可以将两条博文并列呈现,或者在维权博文中做出跳转链接,让网友可以借鉴双方的回应。微博还可以为这类一直更新回应的热点事件做出清晰的时间线索图。

  充分的观点博弈,而不是一边倒的声音,将有很大成效避免舆情反转后对社会信任的冲击。

  当然,有关部门面对“小作文”维权,也应该有更及时的反应。比如第一时间联系维权者,对反映的问题展开及时调查,如若发现是虚构杜撰,也予以造假者必要的治安惩戒,如若被造谣者以法律手段维权,也应该畅通维权渠道。

  媒体、平台和有关部门倘若能够建立起更完备的联动机制,将有力压缩通过“小作文”炒作的空间。

  无论如何,“小作文”仍是女性重要的维权方式,它的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可以震慑那些潜在的蠢蠢欲动的“预备加害者”。不论以前的“小作文”如何,都不影响一名女性采取“小作文”维权的正当性。信或不信,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立场和判断,而取决于“核查”。

  如果是假,那么让造假者付出代价;如果是真,既要严惩加害者,也希望经由维权者的困境,我们也可以抵达更多女性的普遍困境,去思考怎么样让这类困境减少,并努力去完善制度性的维权路径,让弱者无须依赖外力也能追索属于她的正义。

上一篇:煤粉厂布袋除尘器防爆设计措施

下一篇:十堰警方侦破首例贩卖含有依托咪酯成分的毒品案子 3人被抓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