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021-59220903
18916220445
13901819921
定制款防静电胶带首页: 首页 > 产品展示 > 定制款防静电胶带

唐图微展|阅读设计在中国(二)

时间: 2024-04-07 14:51:39 |   作者: 定制款防静电胶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和加强图书馆在美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将优质的阅读内容与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美为媒,推进阅读和美育的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举办2023年度“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活动。

  文明从文字开始,以文献奠基,以阅读而深入而扩大。在人类文明的几大源头当中,基于象形基础之上的文字体系,唯有汉字文化圈绵延未断。造纸术、印刷术故乡的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为丰富而延续的文献体系,其文化特别的人文性更从天子以至庶民,强调读书,几乎一以贯之。东莞图书馆策划《阅读设计在中国》,意欲梳理阅读设计的历史脉络、当下成就,为未来推进社会阅读探索方向。

  展览分三部分。“纸与屏”从广义书籍的载体形态出发,梳理书籍演变的全过程,可以说,每一次材料的革命,都极大降低了书籍生产的成本,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范围,社会越来越“读得起”。“文与图”,从读物的图文关系入手,总结在不同历史时段,图文互相配合、增进阅读理解的基本特征,或者说,图文搭配越来越让读者“读得懂”。“场与人”,任何阅读都发生在一定空间当中,图书馆就是因阅读而存在的公共空间之一,其使命之一就是促进阅读,因而其环境、氛围以至所有活动,莫不为读者乐意亲近、真诚认同而设计,也就是让读者“读得进”。

  文字最初的灵感跟图像密不可分。中国人的方块汉字,苏美尔人的楔型文字,埃及人的圣书字均来自岩壁画的演化。由于载体材料限制,汉字从具体图像向标准化、构件化抽象符号演进,形成了通用易懂、书写迅速的字体。伴随纸张、雕版印刷术发明,印本书逐渐取代手写本,图像的可复制性增强。图像便于记忆和理解,美化书籍、实用辅读的功能被重新挖掘和重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天文、物理、数学等学科远超出自身感官所能理解,需要借助图像来解析。信息和知识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信息图表成为知识组织和复杂信息高效传递的重要方式,连环画、漫画、绘本等以可视化图像为主要阅读内容的书籍也迅速风靡。

  文图关系随着历史进程而渐进。每一阶段文图信息传达形式的转向,都引起了人们阅读心理、阅读行为、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的巨大改变。

  文字是人类传递文化和记录事项的最重要载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型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以及黄河流域中国人创造的方块汉字。

  圣书字是古代埃及成熟文字的又一称呼,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创始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与楔形文字一样,古埃及文字并没有延续下来。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汉字,商朝晚期,王室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象形意义也比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创制了一个庞大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小篆。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文字更加符号化。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诏”)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 《会稽刻石》 合称“秦四山刻石”。

  从小篆到隶书,是汉字经历的最重要转变。隶书解散笔画,字形由修长而扁方,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汉字基本符号化,文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三体石经》刻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 芳正始二年)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

  楷书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规范,便于书写。到了楷书阶段,汉字基本上走完了变革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子计算机绘图功能的愈加丰富,更多设计元素被加入到汉字字体中,在不改变文字笔画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化的变形和改造,字体形态有了更多的变化。汉字图像化将文字的含义具体化和直观化,既重现了文字形体,又深化了文字的内涵,使得汉字更有感染力,为图像和文字的互动提供更多的发散空间。

  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凸点代替线个点位的长方形里,称为“一方”,再利用“方”组合成不同的字。汉字盲文的书写规则是按照汉字的拼音来书写,一个汉字由若干个“方”组成。

  《彩虹汉字丛书》(盲文版)第一辑《触摸阳光草木》分上下两册。良好的触摸体验不仅关照到盲人,也为协助盲人阅读的人士提供方便。

  伴随雕版印刷术发明,图像的可复制性增强。图像能够直观呈现和记录事物原貌、指导事物进程或重构文字情景,从而辅助文本阅读,图像的阅读价值逐渐被挖掘和重视。

  宋代古器物图录中规模较大的一部,分鼎、尊、疊、彝等二十类,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基础。

  北宋李诫编,崇宁二年(1103)刊行全国。全书36卷357篇是当时的建筑法规。有了它,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修缮、质检、验收,都有了依据。

  明胡正言辑选,收有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每幅画作都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词和诗,并讲授画法,供人们鉴赏和临摹。

  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知识分工导致学科高度分化,探索的宏观领域和微观世界远超出感官所能把握,不借助图示模拟无法顺利抵达学术的深处和高处。传统史地、文物、艺术不论,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建筑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每每借助图案来解读抽象复杂的理论。

  信息图表是通过结构化设计,标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文本、图像、数字、色彩等元素转化成可视化图像,成为知识组织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相比文本,信息图表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促进复杂信息高效、清晰的传递,例如各类标示、地图,技术文档等。

  本书系统梳理了道路交互与通行标志标线,讲解了有关安全驾驶的需要注意的几点,针对性强,适合各类汽车驾驶人阅读,适合任何想了解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知识的人翻阅。

  思维导图(Mind Map)称脑图、心智地图等,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图文结合是思想和信息承载最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在历史场景上,文字拙于表现空间的具体形态,图片则是表现空间形态的理想介质,可以包含更多细节内容,两者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真实的历史。

  《DK儿童历史大百科》是孩子了解人类历史的入门门级读物,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世界历史百科工具书,为孩子搭建了一座了解世界的历史殿堂。

  宋代中后期到元代早期,得益于印刷术的技术提升,图像和文字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语图互仿转为文图相融。其中最明显的代表是小说、戏曲的插画和连环画。插画和连环画将文字和图像放置在一起,文图交错,相互映衬,文画合体,共时呈现,在图像和语义上实现“语图互文”,相互补充。

  《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由明代罗贯中、冯梦龙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整理编成。

  连环画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连环画的脚本创作是对文本的再创作,而图像是对脚本的再创作,所以文字是连环画创作的首要因素,图画是第二位的。

  线性叙事是连环画的基本叙事方式。图幅之间的衔接能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图像必须依靠文字对图像的线性串联,保证叙事的完整性。

  文字在连环画创作与阅读过程中居首要地位。文字脚本更像是原作的浓缩版,文本呈现出“凝练概括”与“客观叙述”的特点。

  连环画通常呈一页一图一文的特点。图像往往选择最具表现力的场景,即最孕育“爆发”性的顷刻,不仅延展了时间进程,扩大了读者的心理空间,也加强了图像间的连续性与叙事表现力。

  尽可能在每幅图像上延展语境,充实信息容量,让图像更具独立性,使每幅图像保有完整的审美情致,能让人细细品味。

  漫画被称为第九艺术,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像。图像在漫画的创作与阅读过程中居于首位,实现了以图像为主导的叙事。

  漫画每页的图像篇幅不定。通过画格将一系列细碎图像“并置”纳入时间流中,通过图与图之间的转换推进事件的发展,以此来实现叙事。

  漫画借鉴电影中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分镜头为静态画面创造类似电影特写、长镜头、慢动作等效果,完成局部空间特写,形成跃然的动感与视觉压迫感,增强了图像叙事的连续性与表现力。

  漫画文字包含了对图画的解释说明、文字旁白、角色对白、角色内心独白,通常以短促的对话泡形式,穿插在图像之中,拉近了与阅读主体的距离。

  速度线,拟声词,留白,汗滴等专有符号语言更能体现情绪张力,丰富叙事方式,成为漫画构图中的重要视觉元素。

  四格漫画每个格分别代表着“起、承、转、结”四个要素,重点在创意,对白精简,让人容易轻松阅读。

  漫画往往通过诙谐幽默和荒诞不经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是悖缪和逆向思维的艺术。

  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它以丑的形态开始,以美的愉悦结束,因此也称为审丑艺术。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容庚是我国著名收藏家,

  藏书以金石、丛帖最具特色、最为丰富。他毕生献身于教育和学术,为国家培养好几代文字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专门人才。

  著名绘本创作大师松居直指出:绘本中图画不仅是说明文字,而是把文字表现的故事世界变成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的图画。

  绘本图像与文字都能承担独立的叙事功能,通过各自的叙事符号和叙事特点向读者传达故事信息;但在图文交织后产生一种“复合文本”,传递出更为复杂的情节关系,使读者的理解更加多元。

  《母鸡萝丝去散步》,文字部分仅简单表述母鸡萝丝散步,身后跟着一只伺机猎捕的狐狸。狐狸的鬼鬼崇崇和母鸡的气定神闲形成了强烈对比的喜剧效果。

  绘本的图像独立叙事特点,图像片段化、跳跃式叙事方式,配合的文字也以片段化短句实现叙事信息的积累。简短的文字极大地扩充了故事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叙事张力。

  绘本对色彩的运用以故事题材与内容情境作为基调,定位图像,实现视点聚焦,潜移默化中带动甚至形塑了读者的阅读节奏。

  绘本最初是面向儿童阅读的“桥梁书”, 在题材内容、图像表现与文本形式、色彩构图与思维建构方面皆以儿童为本,其语言风格全面考量儿童的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

  以童趣的视角与诗意的文字解读寓言般的成人故事,由浅入深,也符合快节奏生活下的审美价值。

  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都是人们阅读的媒介。在现今的数字化阅读场域中,互联网赋予阅读文本超文本结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介质符号在超文本海域中漫流,造成阅读的视觉化和浅表化,快餐式阅读和浅阅读盛行。

  在视觉文化的环境下,图像相对于文字,具有压倒性优势。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文字也在努力地寻求新的出路。文字积极与图像、影像作品互动融合,各种改编、解读作品层出不穷。

  图书、期刊等传统的文字承载物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寻求文字与图片更好的结合方式。

  随着新媒体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们对信息能够被迅速传播与高效解读的需求慢慢的升高,图像化与动态化成为信息传播与表现的新趋势。图形符号、表情包、信息可视化设计、MG动画、动态海报等表现形式各有特色,信息的视觉化表现与传播在未来将会促进发展,以更多元的形式来改变我们对信息的感官认知。

上一篇:简笔画常识:世界级非遗活字印刷术

下一篇:印刷设计思维导图

[返回上级]